标签: 车市车企

从“小米SU7受调查被动召回”说开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5 10:04:23

浏览:26

9月19日,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7万辆SU7。该公司官方称,本次召回意在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虽然本次升级不需要物理更换任何零件,但仍按照召回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

根据《汽车产品召回编号规则与编号应用》(GB/T 39061-2020),小米此次召回编号为“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对应缺陷类别为S,即安全缺陷;召回类型为I,即受调查影响召回。这意味着,小米汽车此次并非主动召回,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

从特斯拉行车电脑电源组件故障和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软件缺陷,到小米汽车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今年以来,辅助驾驶领域的汽车召回备受关注。伴随着相应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车企将对技术迭代和产品质量更加谨慎,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也正迎来更为规范化的发展。

上半年召回数量大增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今年3月发布的《汽车召回用户指南》,召回是指汽车生产者对其已售出的汽车产品免费采取措施消除缺陷的活动。生产者在召回过程中会及时发布产品缺陷信息,并免费采取补充标识、修理、更换、退货等措施消除缺陷。

这意味着,召回的必备条件是产品带有缺陷。而缺陷是指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因导致的在同一批次、 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开展汽车产品召回87次,涉及车辆528.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4.59%和增长29.39%。召回次数虽有所下降,但召回数量却激增超过百万辆。

从能源动力类型看,今年1—6月,传统燃油汽车实施召回56次、375.1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4.55%和增长101.10%;新能源汽车实施召回48次、152.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00%和下降30.99%(其中,纯电动汽车召回25次、131.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70%和下降23.00%;混动汽车召回25次、21.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06%和下降57.67%)。可见,燃油车仍是当前召回的主力车型,其单次召回涉及的车辆规模或集中暴露的缺陷问题更突出。

从涉及总成看,今年1—6月,转向系统缺陷引发召回数量最多,涉及224.03万辆,占42.43%;发动机缺陷引发召回数量104.98万辆,占19.88%;制动系统缺陷引发召回数量74.54万辆,占14.12%。这反映出,转向系统的质量安全问题需成为车企质量管控与隐患排查的重点方向。

而从汽车品牌属性看,今年1—6月,进口生产者召回41次、171.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5.94%和21.05%;合资生产者召回36次、352.8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00%和增长114.70%;自主生产者召回10次、3.9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5.52%和85.27%。合资品牌成为召回的绝对主力,自主品牌召回次数和数量的大幅下降,或与其新能源车占比提升后部分缺陷由供应商承担或通过OTA等方式灵活处置有关。

新能源、智驾成关注焦点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汽车安全范畴在不断拓展,从单纯的机械、电气安全,延伸到软件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维度。”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指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召回总数占比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智能驾驶领域的召回事件成为今年焦点。

自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突破百万辆大关以来,近两年该数据始终居高不下。2025年上半年,虽然新能源汽车在召回次数和召回数量方面与2024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但占比仍接近召回总量的三成。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这类车型的召回诱因正从机械故障转向软件算法、电子电气架构缺陷。从具体召回问题来看,辅助驾驶功能相关故障较为集中。特斯拉与小米汽车在国内的召回案例尤为典型,凸显行业在智能驾驶技术落地中的安全短板。

1月24日,特斯拉(上海)、特斯拉(北京)联合召回120.68万辆 Model S、Model X、Model 3及国产Model Y车型,核心问题直指辅助驾驶系统隐患。召回公告明确,部分车辆在自动辅助转向开启时,功能控制的显著程度和范围不足,难以防止用户误用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可能导致驾驶员过度依赖系统而忽视人工操控,大幅增加碰撞风险。

小米汽车此次的召回公告也显示,这些车辆的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及处置能力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有业内人士分析,此前令小米陷入舆论危机的“3·29铜陵爆燃事故”便与该缺陷相关。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7月份,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为776万辆,渗透率为62.6%,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40个百分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经成为市场新车型的亮点和消费者选购的重要考量,这意味着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OTA渐成汽车召回“新主流”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化变革下,OTA已成为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截至目前,2025年共发生5起OTA升级召回活动,车辆数量为166.75万辆,涉及车企为小米汽车、奇瑞捷豹路虎、特斯拉。

事实上,今年,政策制定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在汽车召回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频频表态,旨在加强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权益。

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企业要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及OTA升级活动开展充分测试验证。同时,细化产品准入与召回管理要求,还提出深化产品沙盒监管、健全事件事故报告与研判机制、加强认证服务和管理等措施。

3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汽车召回用户指南》。指南基于消费者视角,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汽车召回指引,包括汽车召回基本知识、如何进行车辆缺陷线索报告、如何进行车辆召回范围查询、如何配合生产者实施召回维修和常见召回维权等内容,旨在让广大消费者了解汽车召回知识,配合生产者尽快实施召回,消除车辆安全隐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8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提到,企业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不得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并要确保生产的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产品与准入产品一致,并承担产品安全责任。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以小米汽车OTA升级召回事件为例,其体现了车辆智能化发展新特征,这种强制召回意义重大。车企在智能网联领域有很多场景,有些方面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升级。尤其面对相对严重的隐患时,需要加速升级进程,全面有效消除车辆隐患,维护消费者权益。

张瑞锋则认为,汽车召回制度给车辆上了“企业自查+政府监管”的双重保障。通过召回,制造商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产品设计或制造过程中的错误,显著减少市场上缺陷产品的流通,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事故发生,在深层次上增强了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信任感,为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未来,监管部门需要要求企业建立更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以便在发现产品缺陷时能快速定位问题车辆、追溯原因。”张瑞峰说。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中线网   电话:029-86570577   邮箱: service@xianshu.cn
ICP备案证书号: 陕ICP备12007412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00291
本站信息均来源于网上或由本站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投诉至 service@xianshu.cn!